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及分子水平的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人用、兽用、水产、环境等)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以及促进微生态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6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326/R
邮发代号: 8-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76X
- 国内刊号:21-13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猪血培养双歧杆菌的初步报告
有关猪血培养肠道菌、化脓球菌、原虫等,早在50年代我们已做过报导,但利用猪血培养厌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尚未见报导.近年来,我们研究生产双歧杆菌口服液,用猪血做原料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苏玲;王培民;常树晋;陈潘水;姜淑珍;李东阳 刊期: 2000- 05
-
老年人口服花生双歧杆菌饮料后效果的调查
1997年7~8月间,我们对新疆军区驻洛阳干休所的50名60~80岁老人投用花生饮料(保健乳),其成份:双歧杆菌、花生双歧因子、乳酸菌等,每日3次,每次服50ml[活菌数(10~15)亿/ml].同时观察口服后的效果,口服全程为30d.50名受观察对象均患一种或多种疾病:其中冠心病占32%,高血压32%,胃肠道疾病40%,例秘30%,糖尿病10%,前列腺肿大15%,气管炎10%.......
作者:李东阳;李旭;姜淑珍;陈治水;苏玲;王培民;常树晋 刊期: 2000- 05
-
低聚异麦芽糖的产业化研究
异麦芽低聚糖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酶的水介、葡萄糖基转移反应而生成的含α-1.6糖苷健的异麦芽糖、泮糖、异麦芽三糖等分枝低聚糖的淀粉糖,是一种适合于廉价大量生产的双歧因子,其糖浆性质接近高麦芽糖浆,以其无作用量较大可达到90g/kg,故可用于各种食品,作为甜味剂来制造具有整肠功能的保健食品.......
作者:谢海华;陆叶荣 刊期: 2000- 05
-
一种双歧杆菌鉴别计数培养基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双歧杆菌鉴别计数培养基.方法研制的改良MRS培养基补充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成分,并依据大多数双歧杆菌具有半乳糖苷酶能特异性水解含半乳糖低聚糖的特征,加入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物质,作为底物,使双歧杆菌水解底物释放出吲哚,产生颜色反应.结果双歧杆菌菌落呈蓝色,乳酸菌一般为白色或淡蓝色.结论改良MRS培养基上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菌落有明显的鉴别性,适用于双岐杆菌......
作者:居建华;徐万军;陈敏 刊期: 2000- 05
动态资讯
- 1 四君子汤对急性肝损伤伴发菌群失调及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
- 2 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研究进展
- 3 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 4 奶牛阴道菌群分析与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 5 四年间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征分析
- 6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创新性教学设计与思考
- 7 大连市旅顺口区2003年至2006年孕妇尿碘水平调查分析
- 8 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E抗原阳性儿童慢性乙型肝炎
- 9 Ⅰ、Ⅱ型糖尿病和透析患者的肠道内环境与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 10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pp65检测的临床意义
- 11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249例分析
- 12 关于一次性输液器具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质量控制
- 13 1253例孕妇和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分析
- 14 痰标本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分析
- 15 1100例妇科阴道分泌物检查临床分析
- 16 1997~2002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分离与耐药性变迁
- 17 风湿性疾病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 18 205例小儿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 19 宝鸡市阴道微生态检测平台的初步应用
- 20 骨科创伤患者感染病原学分布与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