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及分子水平的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人用、兽用、水产、环境等)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以及促进微生态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6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326/R
邮发代号: 8-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76X
- 国内刊号:21-13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源性肠道菌群失调与保肝作用
目的:观察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及或加服乐托尔或加服培菲康来治疗慢性肝病疗效.方法:慢迁肝41例及慢活肝37例,各随机分成三组:A组:常规治疗+乐托尔胶囊,2粒/次,2次/d;B组:常规治疗+培菲康胶囊,3粒/次,3次/d;C组:常规治疗:益肝灵+Vit.C+Vit.BCo,各2片/次,3次/d,三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75例完成治疗及复查,失访3例.腹胀、腹泻、肝区不适消失率及ALT、内毒素试验复常......
作者:张纪伟 刊期: 2004- 01
-
棘阿米巴角膜炎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例经临床确诊的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鉴别要点.结果:2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早期均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抗病毒治疗无效,后经组织刮片确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经抗阿米巴治疗后2例均形成角膜白斑.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了解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
作者:邹欣 刊期: 2004- 01
-
用PCR指纹图技术分析焦化废水接触氧化池中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群组成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处理焦化工业废水(A2/O生物膜工艺)中的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差异.方法:首先提取群落的总DNA,获得ERIC-PCR和LP-RAPD指纹图谱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结合群落探针杂交的技术,检查同样迁移率的条带的序列同源性,运用UVIBAND/MAP软件比较所得群落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从而可以得到群落差异的量化结果.结果:......
作者:李亮;魏桂芳;童耕雷;赵立平 刊期: 2004- 01
-
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在双歧杆菌预防大肠癌中的作用
目的:从信号转导这一层次探索双歧杆菌预防大肠癌生长的机制.方法: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预先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然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肠癌移植瘤组织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家系中的ERK1/2、JNK和p38的含量.结果:双歧杆菌预防组大肠癌组织ERK1/2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而JNK和p38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作者:郑昌京;王立生;李俊达;陈观榕;马晓东 刊期: 2004- 01
-
不同发酵条件对乳杆菌O-2菌株代谢产物的影响
目的:研究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sp.)O-2菌株生长和积累类细菌素所需的营养和温度条件.方法:采用分段控温发酵法,即在发酵后期,改变温度继续发酵;以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对发酵的营养和温度条件进行筛选.结果:后期32℃控温发酵有利于类细菌素积累,优化后的4号配方,发酵液菌数高达8.2×1010个/ml(细菌计数器法),抑菌圈直径大,达到8.8mm.结论:利用4号......
作者:方祥;胡文峰;张辉华 刊期: 2004- 01
-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分析
目的:建立武汉及周边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病人胃内分离的Hp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探讨Hp基因型与疾病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防治及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法(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48例病人Hp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其随机引物为:12905'-G......
作者:许迪;叶嗣颖;孔利佳;彭颖;黄庆华;廖方 刊期: 2004- 01
-
红酵母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是一类呈黄色、橙红色或红色的多烯类化合物,具有预防血管硬化和抑制肿瘤发生,增加宿主免疫力,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自由基等功能.目前类胡萝卜素已被FAO和WHO等国际组织定为A类营养色素,并在50多个国家获准为营养、色素双重功用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及医药和化妆品工业[1].生产类胡萝卜素可采用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有发展前景的是微生物发酵法.......
作者:温朗聪;阎明 刊期: 2004- 01
-
细菌密度阈值感应现象的研究
细菌通过复杂的信号传递系统进行着信息交流.细菌的密度阈值感应现象(quorumsensing,QS)是这一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通过释放,发现,接受信号分子而实现这一途径.这些信号分子被称为自体诱导分子(autoinducers,AI).通过自体诱导分子细菌可以分辨细胞密度的大小,并通过控制基因的表达而调节细菌的数量.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菌的密度阈值感应现象.通过这一机制,细菌可以调控整个细菌菌......
作者:谢倩;李继遥;周学东 刊期: 2004- 01
-
对血平皿及双相培养基两种培养方法的评价
目的:通过实践了解血平皿及双相培养基两种培养方法的差异性,提高阳性率.方法:将体液标本同时接种血平皿及双相培养基,按,根据分离菌株形态、氧化酶、触酶,选择相应的生化/药敏鉴定板,用美国DADEBehring公司生产的MicroScanAS-4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64例标本血平皿13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6.0%(131/364),双相培养基164例为阳性,阳性率为45.1%......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04- 01
-
影响正常口腔念珠菌检出率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正常口腔念珠菌检出率的影响,寻找一种比较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健康的平均年龄7.4岁的儿童为检测人群,比较不同的取样部位,取样方法,检测方法,被检人群口腔中白色念珠菌以及其他念珠菌的检出率.结果:取样和检测方法对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CR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培养法.结论:黏膜拭子加离心,和CHROMagarCandidaTM鉴定培养基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简便理想......
作者:亓庆国;周学东;肖晓蓉;李继遥 刊期: 2004- 01
动态资讯
- 1 800例妇科门诊妇女阴道感染及微生态状况分析
- 2 2012-2014年2217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 3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 4 儿童幽门螺杆菌及CagA阳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 5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研究与防治
- 6 猪血培养双歧杆菌的初步报告
- 7 儿童血液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 8 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道肠球菌的不同特性
- 9 从粪便样品中检测动物冠状病毒的分子技术研究
- 10 2003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结果分析
- 11 CIP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两种分子耐药机制关系的研究
- 12 纤维素分解混合菌扩繁培养基的研究
- 13 微生态制剂Sylvamexam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 14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征及临床分析
- 15 棘阿米巴角膜炎误诊原因分析
- 16 短乳杆菌DM9218核苷酸代谢过程中的蛋白组学分析
- 17 生殖系统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
- 18 临床尿标本分离128株大肠埃希菌分析
- 19 抗酸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 20 金双歧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