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及分子水平的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人用、兽用、水产、环境等)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以及促进微生态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6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326/R

邮发代号: 8-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76X
  • 国内刊号:21-13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Pж(AJ) 文摘杂志(俄),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SA 科学文摘(英),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年第9期文章
  • 5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支原体属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523例官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23例官颈上皮内瘤变患者Uu的检出率为55.25%(289例),Uu和Mh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13.58%(71例),检出5例单一Mh感染的患者.对抗菌药物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91.16%)......

    作者:王胜;毛彩萍 刊期: 2015- 09

  • 三种方法测定多重耐药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评价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药物敏感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K-B法、Vitek2法及MTS法检测临床分离的82株多重耐药细菌(MRSA、VRE、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比较其结果的差异性.结果MTS法检测13株MR-SA、10株VRE测得的替加环素MICs0和MIC90分别为0.25、0.064mg/L,0.50、0.125mg/......

    作者:钱香;沈岳良;夏大静;齐艳;杨玮;阎涛 刊期: 2015- 09

  • 奥硝唑碘甘油糊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对冠周袋内菌群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硝唑碘甘油糊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对冠周袋内菌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82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3%过氧化氢溶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智齿冠周及盲袋.观察组冲洗后在智齿冠周及肓袋处涂奥硝唑碘甘油糊剂,每天换药1次,连用5d,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涂碘甘油糊剂,每天换药1次,连用5d.5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在治疗前与治疗5d后检测......

    作者:何艳阳 刊期: 2015- 09

  • ComD基因缺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变异链球菌密度感应信号系统相关基因ComD基因缺失前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的变化情况,探讨ComD基因对变异链球菌形成菌斑生物膜的影响,从而为防治龋病提供实验依据和新方法.方法分别构建标准菌和缺陷菡在离体模型上的培养模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个实验组在6h、12h、24h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在三个不同时间点观察生物膜形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培养6h和12h两种菌株形成生物膜......

    作者:陈冰;王金华;陈娇;孔令娇;雷金霞 刊期: 2015- 09

  • 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尖周炎

    目的观察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患者68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试验组用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分次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试验组窦道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15- 09